一个个乡村旅游项目风生水起,一个个富民产业项目方兴未艾发展强劲,一个个新型经营主体迅速涌现……近年来,在全县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,滨海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,正阔步走向决胜全面小康的新征程。连日来,笔者走进滨海,感受乡村巨变。
全力打造特色旅游项目
“我们的乡村旅游起步虽然有点晚,但现在发展势头很猛。”漫步于沿海百里风光地带,笔者认真倾听着县文旅局工作人员的介绍:“县里高度重视生态园、农庄的建设,通过这些‘精品’把乡村旅游的品牌树起来、人气吸引过来,让群众看到希望。”
县委、县政府的决心是要依托本地特色文化旅游资源,着重打造以海堤风景观光、海盐温泉养生、海鲜美食品尝为特色的海湾休闲旅游,以黄河故道寻古、淮河水岸休闲、亲水运动体验为特色的运动休闲旅游,以乡村梨园漫游、田园民宿体验、农耕文明遗存为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,形成“处处有景”“处处可游”的全域旅游大格局。
“现在搞乡村旅游是很火的,但大家其实也都有个担心,就是怕‘撞衫’,看来看去,各地搞得都差不多。那么,滨海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?”“乡村旅游的核心其实就一个词‘特色’,所以,我们早就规划好了发展思路,那就是‘一村一特色’,重点深度发掘乡土文化的丰富内涵,打造特色小镇、魅力小镇、风情小镇。”该工作人员表示。
“我在这里干了一年多了,收入还不错。”县农业园套稍村一位村民告诉笔者,他目前正在随耕生态园里务工,每个月的工资和以前去外地打工相比并不少。“劳动强度也比在工厂小,又能照顾家庭。我们有好几个村民在当地搞乡村旅游、搞农家乐,日子过得不错。”
“乡村旅游是其中重要的一步棋,我们把它看成是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,放在一个盘子里统筹思考规划。这样,我们的力量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集中。”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信心满满,“我们一定会下好这盘棋,让全县农民动起来、富起来!”
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
粉墙黛瓦,屋瓴高翘,联栋别墅错落有致,整洁村庄掩映于浓浓绿荫之中,展现出一幅乡村振兴图景。这是笔者在东坎街道新安村采访时看到的景象。
“幸福是奋斗出来的。”这句话,新安村干群最有体会和发言权。因为他们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亲身实践者,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,正亲手创造美丽乡村,创造幸福生活。
“在过去,这种好日子想都不敢想,现在赶上了好政策,也赶上了好时代。吃穿不愁,生活富足舒适,这都要感谢党和政府。”在新安村党群服务中心广场上,正在锻炼的五组村民郁步佳兴奋地说。新安村的巨变,只是我县农村“大变脸”的一个缩影。实际上,这样的巨变在我县很多镇村上演。
走进八巨镇前案村,只见主干道两侧的苗木绿意盎然,房顶上的太阳能电板熠熠生辉,村里幼儿园、小学、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也一应俱全。“我们过去谁都想不到,会有今天的好日子!”一组村民67岁的石如波如是说。
面对笔者“脱贫攻坚工程千头万绪,牵涉面广、涉及人群多、数量大、基数大、时间紧、任务重,你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”的提问,县扶贫开发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向笔者讲述了“四个优先”的做法:优先考虑“三农”和扶贫干部配备,优先满足“三农”发展的要素配置,优先保障“三农”和扶贫资金的投入,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。一句话,在滨海,脱贫攻坚是当前的重点工作。据统计,截至2018年底,全县40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已全面消除,已累计脱贫3.53万户、8.75万人,累计脱贫率达83.9%。贫困发生率降至1.82%,达到了退出“省重点帮扶县”标准。
开创联农带农致富模式
“这几年,我村先后种植大套蜜梨树200余亩,先期种植的50亩将于明年挂果,同时,基地带动村中300余户村民入园务工,每年人均务工收入可达12000元。”夹堆村民生专干于连山介绍说,位于县农业园夹堆村的梨果种植基地发挥梨果种植优势,结合蜜梨特色产业,由村组干部牵头领办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,通过入股分红、土地流转、进园务工等方式,开创了一个“联农带农”的致富新模式。其中,20%的收益将分配给低收入农户,30%的用于入股收益,还有50%的收益用于村集体积累。
近年来,我县不断创新“联农带农”机制,聚力产业脱贫、聚焦富民增收,大力推广发展股份合作社、“基地+农户”、村企合作等新模式,促进村民就业和增收,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,让群众有更多满足感和幸福感。“现在我们已经培育了209家农业龙头企业,总产值高达百亿元。并且成功创建了滨海大米、滨海白首乌、大套蜜梨等国家原产地地理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。”县农业农村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。
县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:“下一步,我们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,扎实走好产业振兴、开放合作、城乡融合、乡村善治和文化兴盛之路,统筹推进产业扶贫、产业振兴、产业富民、科技振兴等,确保乡村振兴在滨海落地生根